Hong Kong Education and Culture Centre

Outline Development Plan for Greater Bay Area

上年度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引致中國整體發展規劃都不太明示公佈,直到現時中美關係有破冰跡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終於在早前正式發布。大灣區綱要內容涵蓋11個城市、7,000 多萬人的區域規劃發展,旨在為「9+2」城市群設定一個清晰的定位以及發展方向。以下我們從綱要裏列出3大最值得投資者留意的要點。

三藩市灣區、紐約灣區和東京灣區是現今世界3大灣區,而他們都有著一個共通點,就是依靠一個超級城市為核心來帶動整體區域發展。而且,粵港澳大灣區也必定少不了這樣的一個核心城市。但是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其中香港、澳門、深圳及廣州都有着成為超級城市的條件,要從這四者中挑出一個龍頭城市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綱要中即明確提出將灣區分成4個中心城市(即香港、澳門、深圳及廣州)及7副城市,並為了避免角色上的重複造成惡性競爭,綱要也重點列出4大中心城市各自的發展重心。

香港的重心就著重於鞏固其國際金融、航運、貿易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並且推動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等功能。此外,香港也將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即發展創新科技等新興產業,致力推動高增值業務。而澳門的定位則單純許多,目標在於成為一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及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廣州的期望蛻變成國際大都市,未來將注重發展國際貿易、綜合交通功能,以及科技教育文化。深圳則是繼續憑藉著其高科技研發的能力,繼續往世界級創新之都前進。

然而如何深化各城市之間的合作並促進更好的人才、資本、訊息及技術跨境流動,將成為能否將灣區建設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關鍵。在人才和技術方面,綱要中提到將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與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支持區內城市與香港、澳門建立創新創業交流機制,以便共享創新創業資源。在交通運輸方面,大灣區也會提升區內整體航空、航運、鐵路,以及公路網絡建設。文件中也明確提到支持香港機場第三跑道建設和澳門、廣州及深圳機場擴建,並鼓勵香港發揮其金融和物流優勢,發展高增值貨運、飛機租賃和航空融資業務。在訊息流通方面,大灣區將致力打造珠三角無線寬帶城市群建設,實現免費高速無線局域網在大灣區熱點區域和重點交通線路全覆蓋。大灣區將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區等領域。將來電子簽名互認證書在公共服務、金融、商貿等領域也將更普及,而大灣區電子支付系統互聯互通亦可能很快會實現。

大灣區整體製造業早已屬於全國領先的位置,下一步要做的便是研究如何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灣區製造業必須從加工生產大步邁向附加價值高的研發、設計、品牌、營銷、再製造等環節,大力推進製造業持續轉型升級和優化,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服務業則是大灣區另一個領先發展的領域,例如香港的金融服務方面便是處於全球頂尖的水平。然而由於制度上所存在的差異,香港在金融服務業的優勢仍較難向區內其他城市輸出。因此,大灣區的一個核心任務便是逐步擴大發展香港與內地居民的跨境投資渠道,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為區內金融服務業帶來巨大機遇。

除了現有的產業,新興產業的培育也將為區內提供新發展動力,其中綱也特定提及了訊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訊息消費、節能環保、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車等不同領域。